家長常會問: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孩子的專注力?」透過遊戲和有趣的活動,孩子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注意力、工作記憶和自我控制能力,進而提升專注力與學習效率。
Q1:張醫生,有哪些日常活動可以自然提升孩子的專注力?
A1: 關鍵在於選擇目標明確、規則清晰且具適度挑戰性的活動:
靜態專注遊戲:拼圖、樂高積木、大家來找碴、記憶配對卡牌。這類遊戲需要孩子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投入視覺注意力與思考。
動態控制遊戲:「一二三,木頭人」、「老師說 (Simon Says)」。這類遊戲能極好地訓練孩子的衝動控制與反應抑制能力,這是專注力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生活任務遊戲:邀請孩子當「小幫手」,按照食譜步驟一起做點心、或根據清單在超市尋找物品。這能訓練他們遵循指令、排序與維持目標導向的注意力。
Q2:張醫生,為甚麼遊戲對孩子的專注力很重要?
A2: 因為遊戲提供了一個低壓力、高動機的學習環境。在遊戲的樂趣驅使下,孩子願意主動、反覆地練習那些需要耗費心神的技能。他們在「玩」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地延長了專注時間、學會了等待與遵守規則、並在遇到挫折時嘗試解決問題,這些都是寶貴的學習經驗。
Q3:張醫生,家長該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?
A3:家長是孩子學習專注力的重要引導者。在日常遊戲與活動中培養孩子專注力的3個技巧:
創造「專注力友善」的遊戲環境:在遊戲開始前,先將環境簡化,移除不必要的玩具與電子產品干擾,確保孩子能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活動上。
共同參與並示範專注:放下手機,全身心地投入遊戲。您的專注會感染孩子,同時,您可以在孩子分心時溫和地將他拉回遊戲中(「輪到你囉,看看下一塊拼圖在哪裡?」)。
提供「過程導向」的讚美:不要只在孩子成功時才讚美,更要肯定他們的努力、堅持與嘗試。例如:「我看到你剛剛很努力在找這兩張一樣的卡片,非常有耐心!」這會強化他們持續投入的意願。
透過這些策略,家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,而不需要打罵或強迫,讓親子關係更和諧。